中国抗生素污染背后你不知道的真相! |
近日央视曝光鲁抗医药偷排抗生素污水,浓度超过自然水体万倍。而更可怕的是,全国主要河流黄浦江、长江入海口、珠江都已经被检出抗生素!举国震惊!不过,更让人震惊的是,偷排抗生素的企业并非鲁抗一家,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大药企也曾因偷排抗生素被调查,或许,还有不少至今仍躲避在监管视野之外的大药企正在不停地排放。是的,我们正生活在抗生素危机中,并且这种危机正在蔓延!关于抗生素污染的一些真相,你必须要知道.
中国地表水中有68种抗生素,比国外多得多!
虽然没病,但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喝抗生素。这并非危言耸听。今年5月国内某学术期刊上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称,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,且浓度较高,此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。 文章称,已有约68种抗生素在中国的地表水环境中被检出,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、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%,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,而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仅小于20纳克。 近期媒体报道,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,研究人员分别在我国东北、华北和华东等地的饮用水源地、排水明渠、制药企业、畜禽养殖场等区域周边检测发现,这些水样中都有抗生素。 而在我国主要河流--海河、长江入海口、黄浦江、珠江、辽河等河流的部分点位中,也都检出了抗生素,其中,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,脱水红霉素、磺胺嘧啶、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典型抗生素的含量分别为460、209和184纳克每升,远远高出了欧美发达国家河流中100纳克每升以下的含量。 抗生素危机比艾滋病更可怕! 抗生素在中国创造了三个奇迹。一是产量世界第一,二是应用率全球几乎最高,三是最受老百姓信赖。在美英等发达国家,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%--25%,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的医院内使用率是30%。而在我国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在67%--82%之间。 抗生素过量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? 有国外专家表示,患者使用抗生素过量,可能将出现长达一年的耐药性,因此当需要进一步治疗时,患者及周边人群或将面临风险。 研究人员对24份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:咳嗽、感冒或尿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越多,就越会有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,从而导致恶性循环。 这或许还不是那么可怕,但是,世卫组织今年发布的一份新的报告,却吓坏了很多人。以往很多人都“谈艾色变”,恐怕今后要改为“谈抗色变”了。这份报告指出,抗生素耐药性已成全球危机,这种危机将比上世纪80年代的艾滋病疫情更加严重。 世卫组织列举了人类对7种不同抗菌素耐药性的事实,而与之相关的7种细菌则是导致几种常见严重疾病的原因,例如血液感染(败血症)、腹泻、肺炎、尿路感染及淋病。 在中国,人均使用抗生素的剂量是美国人均量的十多倍。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有用过抗生素的,这就是导致抗生素危机的原因。有专家呼吁,如果还这样继续用下去,5年后可能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要了人的生命,这真是太可怕了! 排污药企并非鲁抗一家! 有媒体报道,鲁抗医药环境违法问题并非首次,仅仅2014年,其环境监管记录就达7次。不过,不要以为排污的药企仅仅是鲁抗一家。 早前,抗生素生产“带头大哥”联邦制药也因环保排污问题受到诟病。有媒体报道称,作为全球最大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商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,其将环保问题带到了我国香港、广东、四川、内蒙古等地。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都直接与其青霉素产品相关,每生产一吨青霉素,需要用500吨水,而大量能耗除一小部分成为原料药结构组成部分外,大部分成为废水、废渣和废气。十年来,联邦制药因为环保问题被主管部门点名9次,甚至被要求减产及关停。 在排污问题上,国内抗生素巨头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也屡被曝光。有报道指出,哈药总厂产生的“废渣直排河流,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”。 此外,国内另一家抗生素生产大户浙江海正药业也不止一次陷入环保门。其2012年就被查出“外排废水COD超标排放,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;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;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”等问题进行整改。2013年,其再次因环保问题被当地政府部门限期整改。 有业内人士指出,药企之所以屡屡陷入环保门,追根溯源还是因为环保成本高。如果按标准建设环保设备,花销数千万乃至上亿元,所以不少都铤而走险偷偷排放超标污水,没被抓到就算赚了,抓到罚款也还是比买设备便宜。 国外十多年前就转移了产能 虽然中国抗生素产量全球第一,但出口主力的原料药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。 据了解,发达国家药企现在的抗生素生产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上,而中国企业主要生产的是原料药和一般产品,这给制药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利润低,能耗高,治污成本高。 有业内人士透露,包括抗生素原料药在内的一些原料药产业,发达国家都在10多年前便开始向外转移了,而跨国药企生产抗生素的原料也可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的。 有研究表明,目前抗生素生产已从欧美国家转移到中印等第三世界国家。中国多以发酵合成生产为主,印度多以全合成为主。截至2009年,中国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已达到181家,抗生素企业达到120个。 事实上,中国 “限抗”令实施多年,抗生素临床用药格局和产业发展也开始发生变化,抗生素临床使用量明显下降。这也使得抗生素生产企业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。有行业人士表示,不排除一些抗生素企业是通过节省环保费用来进行竞争,而并非改善生产工艺。 |
【返回主目录】 |